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白谦慎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素人之书”的当代命运

2013-07-22 15:16:34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肖鑫
A-A+

  白谦慎先生的力作《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增订版近日问世(荣宝斋出版社)。这本书并非是书法批评专著,并不涉及具体情境中书法现象的毁誉评判,而是一本站在艺术和文化视野提出问题的书。其探讨的焦点集中在“何为书法的经典?”以及“本不属于经典的字迹何以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等理论问题。

  何为书法的经典?这个问题在清代书法碑学运动兴起之前几乎不成其为问题——那些前代声名显赫的“善书”文人留下的字迹被后人奉为圭臬乃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清代碑学以来,古代“穷乡儿女”的稚拙字迹也被纳入经典范本之列,这种审美趣味的巨大变迁开始向后人提出了“何为经典?”的问题。而当代书法界一方面承康有为书论之遗绪而大力推崇、学习古代稚拙的字迹,另一方面却往往对当下到处可见的类似无名氏书写视而不见。这种现象将“本不属于经典的字迹何以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这一当代文化视野的提问推向前台。

  事实上,古代那些不规整而富有稚拙趣味的字迹与今天马路边无名氏的信手书写并无时代特征上的实质差别,都具有“无古无今“的自然本性特征。外行绘画在艺术界被叫做“素画”,而古今莫辩的外行字迹则可以叫做“素人之书”。朴素、富有天趣乃是古今中外外行书写的普遍特征。老子和庄子都对这种朴素的生命本真状态非常推重,就连孔子也提出“吾从先进”(“先进者”指“野人”)。有清以来,傅山、赵之谦都十分明确地对当时的“猛参将”(非善书者)、儿童书写给予了至高的评价;之后,徐生翁也自觉地跳出对“经典”的皈依意识而建立了一种十分开放的艺术视野。然而当代书界在推崇“民间书法”的思潮和著作中,却统统摈弃了当下“素人之书”而不顾。同是“天倪”之物,却两重境地:前者虽来自“穷乡僻壤”,却披上了“经典”的圣衣;后者遍布生活角落却被视为草芥。《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这本书清晰地梳理了这两大问题,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敦煌显学”的学术光环、文本的有选择性的传播方式、精英主义体制的制约、“厚古薄今”的集体无意识心理以及以“平民精神”的虚幻诉求作为修辞策略等多种因素导致了古代素人之书可以被纳入“经典”,而当下的素人之书则无缘书法的经典历史行列。

  该书其实是以开阔的艺术视角来阐释清代碑学内在的发展逻辑及其引发的问题。当西方当代艺术企图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并向博物馆体制发起挑战时,中国书法领域仍未真正触及精英主义的危机问题。本书并未企图给出确切的药方,而是从书法历史的内部逻辑和外部的文化情境之间展开提问。所触及的问题,正是书法艺术与当代文化之间展开对话的切入点。没有这种文化视野上的对话和反思,书法将陷入自说自话的封闭境地。《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特别提到了傅山的“字中之天”论,揭示出傅山的书法思想恰当地联通了书法艺术的“自然本性”与“历史惯例”这两种维度,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当代的艺术是在自然主义与历史主义两种传统视野之间不断反思、考量的产物,书法也不能例外。这正是《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一书要与读者进行分享的所在。

  发表于《书法》杂志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白谦慎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